1、材料質量
①粘結劑采用專用粘鋼結構膠,而且必須有產品合格證和質量檢測報告。
②鋼板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的采用,并有相應的質量檢測文件。
2、工藝流程
粘鋼加固的效果主要取決于粘結施工質量。粘鋼加固施工應嚴格按下列工藝流程進行,并由專業化施工隊伍施工:
3、粘鋼加固施工要點
①表面處理
表面處理包括加固構件粘合面處理及鋼板粘合面處理,是最關鍵的工序,應認真進行。對于混凝土構件粘合面,應根據構件表面的新舊程度、堅實程度、干濕程度,分別按以下四種情況處理:
1)很舊很臟的混凝土構件的粘合面,應先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滌劑,刷除表面油垢污物,然后用冷水沖洗,再對粘合面進行打磨,除去2~3㎜厚表層,直到完全露出新面,并用無油壓縮空氣吹除粉粒。處理后,若表面嚴重凹凸不平,可用聚合物砂漿修補。在粘貼前粘合面用棉紗擦拭干凈。
2)如果混凝土表面不是很臟很舊,則可直接對粘合面進行打磨,去掉1~2㎜厚表面,用壓縮空氣除去粉塵或用清水沖洗干凈,待完全干燥后用棉紗擦拭干凈。
3)對于新混凝土粘合面,先用鋼絲刷將表面松散浮渣刷去,打磨去除浮漿、粉塵后,用棉紗擦拭干凈即可。
4)對于濕度較大的混凝構件或齡期在三個月內的混凝土構件,因一般樹脂類膠粘劑在潮濕的基層上粘接強度會大幅度降低,故除滿足上述要求外,尚須進行人工干燥處理。
對于鋼板粘合面,應根據鋼板銹蝕程度,分別按以下兩種方法處理:
1)如鋼板未生銹或輕微銹蝕,可平砂輪打磨,直至出現金屬光澤。打磨粗糙度應盡可能大,打磨紋路盡量與鋼板受力方向垂直。其后用棉紗擦拭干凈。
2)如鋼板銹蝕嚴重,須先用適度鹽酸浸泡20分鐘,使銹層脫落,再用石灰水沖洗,中和酸離子,最后用平砂輪打磨出紋路。
②配膠
1)配膠前的準備
配膠前準備好秤量、配膠用的干凈容器(一般用塑料盆)、干棉紗、抹刀、攪拌器具等。配料時應對A、B兩組進行充分的上下攪拌。
2)稱量
A劑和B劑在重量比允許范圍內都能固化,但為獲得較好性能,應根據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配膠。隨配隨用,配制膠量不宜過多(一般不超過5公斤),否則難以攪拌均勻且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費。配好的膠需在適用期(夏天約為50分鐘,冬季約為90分鐘)內用完。
3)攪拌
按選定配膠比例分別稱量A、B兩組分,倒入干凈容器,采用手工或膠料攪拌器進行攪拌,拌至色澤完全均勻為止。
4)粘貼
膠粘劑配制好后,用抹刀同時涂抹在已處理好的混凝土粘合面和鋼板粘合面,為使膠能充分浸潤、滲透、擴散、粘附于粘合面,宜先用少量膠于粘合面來回刮抹數遍,再添抹至所需厚度(1-3㎜),中間厚、邊緣薄,然后將鋼板置于預定位置。鋼板粘貼后,用鐵錘沿粘貼面輕輕敲擊鋼板,如無空洞聲,表示已粘貼密實,否則應剝下鋼板,補膠并重新粘貼(所有操作應在膠的適用期內完成)。
5)固定與加壓
鋼板粘好后立即用卡具、支撐或螺栓等固定,并適當加壓,以使膠粘劑剛好從鋼板邊緣擠出為度。螺栓一般兼作鋼板的永久附加錨固措施,其埋設孔洞應在涂膠前配鉆好。
6)固化
常溫接觸壓力下固化,施工后應立即固定,固化期間避免擾動。25℃時,固化一天即可拆除夾具或支撐,三天即可受力使用;固化溫度降低,固化時間應相應延長。若固化溫度低于5℃,應采取加溫措施。
7)檢驗
加固構件的粘鋼質量,可先查看其外觀,檢查鋼板邊緣溢膠色澤、硬化程度,并以小錘敲擊鋼板檢驗鋼板的有效粘接面積。錨固區有效粘接面積不應小于90%,非錨固區有效粘接面積不應小于70%。
8)鋼板保護處理
外部粘鋼加固鋼板,應按設計要求進行防腐處理。一般為外抹1:2.5mm砂漿保護層或刷防銹漆保護。。
9)注意事項
1)膠粘劑固化后不準在粘貼構件上進行焊接等高溫作業。
2)膠粘劑儲存期一般為12個月。使用前應密封貯存,遠離水源,避免陽光直接照射。暫時未用完的膠可儲存于陰涼干燥處,存放超一年的要進行強度測試,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3)粘結劑配制和使用場所,必須保持通風良好。操作人員應穿工作服,帶防護口罩和手套。工作場所應配備各種必要的滅火器以備救護。